「面(麵)筋弄」位在上海黃浦區中華路尚文路公交站附近。據說之前巷弄口有賣油麵筋的,因此就叫「面筋弄」了。(取材自微博) 分享 facebook 上海市正在進行全市地名普查,並全面收集歷史地名的資料,建立老地名資料庫;未來在改建過程,盡可能保留老路老街的路名和歷史風貌,「讓上海老路名續寫城市記憶、傳承歷史文脈」。澎湃新聞報導,上海市科學技術學會提案主張,文物保護部門應像對待地面文物那樣對待老路,必要時可透過立法保護。如浦東新區的爛泥渡路、長寧區的法華鎮路、普陀區的藥水弄、原南市區的地方廳路等,它們是上海建城700多年的見證,其歷史可以一直追溯到明代甚至元代。提案建議,文物保護部門可在道路牌周邊豎立說明老路名歷史的紀念性牌匾,還可透過藝術雕塑,將老路名的文化內涵復原。必要時,應該立法予以保護。對此,上海市規畫和國土資源管理局表示,已利用正進行的地名普查,全面摸清上海市各類歷史地名的「家底」,並建立相應的老地名資料庫。據報導,自2010年起,上海在浦東、寶山、金山、奉賢及崇明等區縣展開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試點工作,對區域內的歷史地名進行了全面的調查、考證和梳理,建立了相關資料庫。報導指出,如虹口區的暢心園路,青浦區的盤龍浦路、顧會浦路等,都是結合老地名命名的新規畫道路名。對於提案建議設立紀念性牌匾、雕塑等加強地名文化宣傳,市規土局表示,下一步,計畫結合上海64條永不拓寬的風貌保護道路,會同相關部門,透過拍攝紀錄片等多種方式加強老地名的宣傳?
2BAA2BDCD1EE96E1
arrow
arrow

    marthafbw4x4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